內容簡介口琴是體積最小的樂器之一,長條型琴體上設置方格窗口,窗口內設置簧片,通過口吹氣流使簧片震動發(fā)音。1821年由德國人布希曼發(fā)明,至今已有179年的歷史,十九世紀末傳入亞洲。由于口琴十分柔美動聽,便于攜帶,容易學習,因此廣泛流行于民間,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便在我國流行開來,成為極為大眾化的樂器,若進一步學習還能演奏各種復雜的樂曲及重奏與合奏。口琴的種類較多,常見的有:復音口琴、重音口琴和半音口琴等,現(xiàn)將一些常用的口琴作一些簡單的介紹:1.復音口琴復音口型亦稱高音口琴,最適宜獨奏和一般演奏,它音色優(yōu)美,音量較大,上下窗口的簧片是同度音,由于制作和吹奏時的氣息影響,它們的振動不完全一樣,故產(chǎn)生一種非常富有特色的顫音,十分動聽。它的主要構造分有四個部分:即蓋板(保護板)、底板(座板)、簧片和塑格。2.重音口琴重音口琴的聲音協(xié)和、動聽、口琴的上下窗口的簧片是八度音,上格的音比下格的音高一個八度。3.半音階口琴半音口琴的構造較精密,兩塊底板上,一塊是主音階簧片,另一塊是比主音階高半音的簧片,在高音部裝有一個變音器,可把整個音階移高一個半音,并可根據(jù)需要隨時還原。半音階的口琴進一步增強了口琴的表現(xiàn)力,現(xiàn)已是樂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4.合奏用口琴它們主要有中音口琴、低音口琴、寬音域口琴等多種。一般體積較大,音調比普通的口琴低一至三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