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在山東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其制作工藝之精、陶壁之薄、輕、黑、亮,堪稱世界一絕。被國內外考古、歷史、文物專家們公認為代表了龍山文化的最高水平,被國家定為國寶收藏。
黑陶是指黑光亮器壁較清制作精細的陶器。最早發(fā)現(xiàn)于龍山文化。黑陶按質地可分為三種:泥質黑陶、夾砂黑陶、細泥黑陶。黑陶的原料一般都經(jīng)過精細的淘洗和充分的陳腐,在用陶輪制作時將胎壁做得很薄,有的竟薄如蛋殼。其制法是將陶坯晾到半干程度,用鵝卵石在器壁表面進行打磨,打磨過的陶坯光滑平整,然后放入窯內用1000多度的高溫焙燒。在燒窯快結束時再加入一點水,窯內產(chǎn)生大量濃煙對陶器進行熏,濃煙中的炭粒附著于器表,充滿胚體的孔隙,呈現(xiàn)漆黑色的顏色,由于陶坯往往經(jīng)過打磨,故陶器表面漆黑光亮,十分美觀黑陶中,尤以蛋殼陶極為珍貴,所謂蛋殼系指其胎薄如蛋殼,多數(shù)器物僅厚0.3厘米,個別的僅為0.1厘米。蛋殼陶器主要為高柄杯、突棱杯、乳釘紋等,有的還雕出一排排整齊而美觀的鏤孔,以為裝飾。
詳情請關注網(wǎng)站:www.sdheitao.com
展廳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華龍路中段662號
電話:0531-8258155713626406403張經(jīng)理
QQ:13269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