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別名筍,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于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生長最多。我國優(yōu)良的筍用竹種主要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和旱竹,珠江流域、福建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的麻竹和綠竹等。 竹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 菜中珍品 。過去,不少人認為,竹筍雖然味道鮮美,但是沒有什么營養(yǎng),有的甚至認為 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 ,其實這種認識并不正確。研究發(fā)現,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維生素C。每100克鮮竹筍含干物質9.79克、蛋白質3.28克、碳水化合物4.47克、纖維素0.9克、脂肪0.13克、鈣22毫克、磷56毫克、鐵0.1毫克,多種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出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yōu)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 中醫(y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就藥用價值而言,其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隔爽胃等功效。養(yǎng)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常吃竹筍有一定的關系。規(guī)格:500g/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