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稅收超GDP增速遭質疑 稅負率44%較去年猛增8個點

稅收超GDP增速遭質疑 稅負率44%較去年猛增8個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7-31 09:00  來源:中金在線   瀏覽次數:16
   “稅負率達44%,去年是36%,GDP增速下降到7.4%,在消費增速、投資增速放緩,外貿出口負增長的情況下,宏觀稅負還能猛增8個點,我覺得實在不應該。”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天和智庫北京經濟研究院主辦的中國財稅改革論壇上表示。
  周天勇稱,44%這個數字是通過將2014年上半年公共財政收入、政府性基金、估算的社會保險金以及國有企業(yè)交給政府的資本金預算所得利潤全部相加,再除以上半年GDP所得。
  盡管今年以來,中央多次提出要減少和規(guī)范涉企收費、減輕企業(yè)負擔,但現實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累計,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8.8%,地方財政收入本級增長11.1%。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5%,非稅收入增長11.1%。而對比之下,我國上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只有7.4%。
  “這個數字說明什么呢?地方政府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在增加稅和費,實際上是一個收費罰款和增稅性的地方財政機制。”周天勇說。
  周天勇還發(fā)現,銀行貸款利率在2014年上浮30%-40%。“是不是很多制造業(yè)和中小企業(yè)會扛不住而破產?會不會影響就業(yè)?這是我們現在的財政問題可能帶來的后果。”
  周天勇評價說,總體上每年財政收入都會高于GDP的增長,從來沒有做到真正減稅。
  他舉例說,2013年美國減稅3000億美元,相當于全部財政預算的4%左右;如果我國以同樣比例減稅,2013年財政性收入、政府公共基金、公共財政性收入、社會保險金全部相加大概20.08萬億元,那意味著要減少8000億稅收。
  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稅負總水平,通常以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的稅收總量占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國民收入NI的比例來表示。
  在國內有大中小三種統(tǒng)計口徑,通常政府部門公布的數據采用小口徑,計算方式是單純的稅收收入除以GDP;而如果按照大口徑統(tǒng)計,還包括了各種費在內的所有政府收入,口徑不同,數字差別很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今年2月發(fā)布的報告中,2012年公共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22.59%,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為35.33%。
  周天勇認為,減稅減不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減稅和收稅的同屬一個部門。“你跟貓說不要偷魚吃,可能性基本不大。”?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