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產(chǎn)品品牌:泰桔
產(chǎn)品型號:普洱茶壓制工藝茶
規(guī)格:60公斤/個
類別:工藝茶
材質(zhì):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碎茶)
產(chǎn)品類別:普洱茶 工藝茶“九龍圖”
產(chǎn)品重量:60kg/個
產(chǎn)品尺寸:直徑127cm*高178cm
生產(chǎn)工藝:普洱茶生茶(碎茶)
特別提醒:此茶是用普洱茶碎茶壓制的工藝茶,可供觀賞,擺放在屋內(nèi)可供觀賞又可凈化空氣,挺漂亮的。本店可以訂做各種全茶或茶末壓制的工藝茶。
本店特制普洱茶“九龍圖”工藝品,意在觀賞,可以放置于客廳、會議室、休息室、餐廳等作為最典雅的裝飾;旨在令你身臨至高權貴和無上尊榮之境!“九龍圖” 能帶給你好運!引領你成功!能夠給你及你的家人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龍的象征意義
1.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識里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龍的象征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云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往往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獨家專利”,是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zhí)熳印?,他們的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2.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征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臥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3.龍還象征著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古代把那些賢人高士也稱為“龍”。相傳孔子去見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開口講一句話,弟子們很奇怪,問他:“先生見了李聃,是怎樣教他的呢?”孔子說:“我見到的是一條順著陰陽變化無窮的龍,我張口結舌,哪里還能教導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話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這龍,難得一見!
在實際應用中,龍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
4.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xiàn)威嚴;魔爪表現(xiàn)勇猛;劍眉象征英武;獅鼻復象征寶貴;金魚尾象征靈活;馬齒象征勤勞和善良等。天安門前石華表的云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云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
傳說中的龍
1.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zhèn)涓鞣N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征,在古時則是帝王統(tǒng)治的化身。
2.龍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并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3.佛教中的龍是天人中八個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龍八部八部眾第二的龍部。佛教中天龍八部是佛教的護法神,尤其龍部眾生均以誓衛(wèi)佛法金剛為己任,保證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禍亂。當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時也有龍部眾生被派遣下來保護修佛的人,是為護法。
3.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shù),也是貴數(shù),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xiàn)了各種說法。
九龍圖壁
1.龍壁—建筑物的照壁,為宮殿、王府、廟宇、民居等建筑物前面的第一道屏障(照壁的作用具備多重性:保護風水、鎮(zhèn)魔逐邪、裝飾點綴、昭示身份、象征權力富貴、遮擋視線等等),大同九龍壁就是明朝代王府門前面的照壁。據(jù)流傳大同一帶的民間傳說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分封自己的兒子們天下為王,其中第十三子朱桂被封為代王鎮(zhèn)守大同。但朱桂天生不是王者之才,不學無術不思向上,活脫一個愚鈍頑童。代王朱桂來到大同之后,專橫跋扈、亂殺無辜,弄的大同地面民不聊生、雞飛狗跳,百姓怨聲載道。代王朱桂的妻子是明朝大將徐達之女,長相丑陋不堪。朱夫人因自己丑陋,十分嫉妒侍女美貌,經(jīng)常給侍女抹黑臉面打扮丑態(tài),侍女們敢怒不敢言。夫妻二人一塊兒胡鬧,因此在大同留下罵名,一直流傳至今。
朱桂到任代王之后,就在大同大興土木,在大同城內(nèi)大東街建立了代王府。代王府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頗有皇家氣派,朱桂還不滿足,又在代王府門前建立一座九龍壁。
據(jù)現(xiàn)存史料記載:九龍壁為單面五彩琉璃照壁,坐南朝北,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九龍壁由三部分組成,下層為基座,也稱須彌座,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塊琉璃磚組成,雕有浮雕兩層琉璃獸,一層是麒麟、獅子、鹿、馬、羊、狗、兔等動物,另一層是小型行龍。獸、龍形象生動,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中部為九龍壁的壁身主體,高3.72米,用426塊琉璃構件分六層拼砌而成九條飛龍。上部為斗拱裝飾,琉璃瓦獸頂歇山式。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明月當空”的圖案。九龍壁中央對正著代王府,姿態(tài)端正,龍頭向上,龍身向上彎曲,九龍壁的主龍為正黃色,正視王府大門。主龍左右的兩條龍為淺黃色,龍頭朝東,龍尾回甩向中心龍,呈對稱狀。依次對稱的兩條龍龍頭向西,呈淡黃色。再其后是對稱狀的兩條寶藍色巨龍,最外邊(東西兩邊)的兩條龍呈黃綠色。九龍壁九龍張牙舞爪,氣勢磅礴,好似從天而降,騰云駕霧,翻江倒海。九龍之間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圖案,映襯烘托九龍成為一個主體亦是個體,靈活多變,姿態(tài)優(yōu)美動人。
九龍壁前建一倒影水池,水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9米。倒影池中間建石橋,以石柱圍繞,石柱雕有各種姿態(tài)的各種動物形象。每當夏秋之際光線折射,九條巨龍映射池中,池水流動,九龍擺尾騰空,大有欲上青天之勢。
代王朱桂建造了九龍壁,且其觀古審美和考古的意義經(jīng)久不衰,據(jù)此推測,此人不是愚鈍之輩。但民間為什么傳說代王朱桂猥瑣并殃及夫人?存在于民間的民意,更看重為官者的個人品行,而忽視了其它的重要文化情結。代王朱桂建造九龍壁的初衷今人無從考證,但今人面對的確實是一座至精至美的九龍壁,并成為其文化的傳遞者。
2.大同九龍壁在代王府前面矗立了近400年之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5),北京北海的九龍壁遮擋了北海的“真諦門”(真諦門被191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傳說是乾隆皇帝看了山西大同城內(nèi)代王府門前的九龍壁以后在北海仿建的。北海九龍壁長27米,高6.5米,厚1.2米。全壁以紫、綠、黃、藍、赭、白六色琉璃鑲嵌而成,雙面各有蟠龍九條,飛騰云海,夭矯蜿蜒。九龍壁的正脊、垂脊、垂、簡瓦以及多彩斗拱下面也裝飾著龍,共有大大小小635條龍。
還有一說:北海九龍壁系明朝萬歷皇帝的母親李貴妃建造。她信奉藏傳佛教黃教(藏傳佛教分紅教、黃教、白教、花教,黃教宗師宗喀巴進行改革之后,黃教上升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在北海建立大西天經(jīng)場翻譯印制經(jīng)卷,為鎮(zhèn)住火神預防經(jīng)常失火而建立了九龍壁。其尺寸記載也略有不同。
3.北京紫禁城內(nèi)皇極殿前還有一座九龍壁,該九龍壁建于清朝,壁長29.4米,壁高3.5米。
中國現(xiàn)存的三座琉璃九龍壁之中,大同九龍壁以中國歷史上建造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而著稱于世。明朝崇禎年間,大同代王府毀壞于兵火。據(jù)清朝《大同府志》記述:“遼西京國子監(jiān)在府和陽街,明洪武八年建府學于此,二十九年改為代(王)府,武宗幸大同常駐蹕焉。崇禎末年,毀于兵火,今幸存黃琉璃一座,上有九龍紋,土人謂之九龍壁?!鼻宕性娰x九龍壁:“琉璃照壁盤九龍,之而恍惚騰云中。傳是前明代王府,規(guī)模直似皇居崇。運斤既極大匠巧,陶埴直弗官窯工。殿閣已隨劫灰燼,空余此壁前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