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貿(mào)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mào)易谷 » 資訊 » 網(wǎng)絡熱點 » 農(nóng)民工父子救人續(xù):公司表彰并發(fā)4000元紅包

農(nóng)民工父子救人續(xù):公司表彰并發(fā)4000元紅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1-19 09:24  瀏覽次數(shù):38
  公司說
 
  父子倆跳河救人,是一種讓人震撼的正能量,應該在全公司進行表彰。
 
  父子倆說
 
  其他不會游泳的工友都在岸上奮力幫忙,后來體力不支時,也全靠大家伸來竹竿解圍,大家其實都是英雄。
 
  前日下午,繞城高速(府河大橋邊,刺骨的河水突然吞噬兩名男孩。危急時刻,附近工地上的農(nóng)民工父子楊貽文和楊松聽到呼救,先后跳河救人,13歲的小輝(化名)最終從死神手中逃脫獲救……
 
  昨日,父子倆的事跡經(jīng)記者報道后,外地的親戚匯來1000元“慰問金”。兩人所在的中交三公局也送上4000元紅包。然而,樸實的父子倆卻想從自己的紅包中掏出500元,慰問另一名遇難男孩的家屬。
 
  父子倆:“我們都沒事,也沒感冒”
 
  昨日上午,楊松突然接到遠在雅安的表姐的電話,“你們沒事吧?”原來,表姐通過報紙得知父子倆救人的事跡,一大早便打來電話。電話那頭的表姐問起了楊松的銀行卡賬號,說是要給他父親楊貽文打1000元錢。楊松在電話里再三拒絕,但表姐的態(tài)度很堅決,說這錢是慰問他剛做完手術的父親。不久,遠在北京的舅舅也打來電話,依然是關心父子倆的身體。
 
  “我們都沒事,也沒感冒。”楊松很感謝工友和親朋們的關心。在他看來,他會游泳,在那種情況下跳河救孩子是應該的,“換做誰都會救。”
 
  公司送上紅包:正能量值得表彰
 
  昨天,楊貽文父子倆和其他工友合力救人的事跡也被他們所在的建筑單位獲悉。下午3點,中交三公局府河大橋項目部經(jīng)理張宇峰專程從溫江趕到工地上,表示是受公司領導委托,前來對工人們的見義勇為行為進行表彰。兩個紅包,送到了楊貽文父子倆手上,每個紅包裝著2000元錢。“見義勇為值得表揚,這是公司的一點心意!”張宇峰介紹說,父子倆所在的工程隊共20來人,先后在汶川、玉樹、蘆山三次地震后參與援建工程,表現(xiàn)優(yōu)秀。至于這次跳河救人,則更是一種讓人震撼的正能量,應該在全公司進行表彰。突然收到領導送來的紅包,楊貽文父子倆還有些不自然,再三強調(diào)說,雖然當時只有他倆跳河救人,但其他不會游泳的工友都在岸上奮力幫忙,后來體力不支時,也全靠大家伸來竹竿解圍,大家其實都是英雄。
 
  對于公司獎勵的紅包,父子倆說會請其他工友們好好吃一頓。但工友們很快就否決了兩人的提議,原來工程隊還得參與成都二環(huán)路人行天橋的加固維修工作,根本沒時間晚上聚餐。“那就自己買點酒菜,收工后在工棚內(nèi)吃一頓!”大家隨后笑著提議,在寒冷的冬天,這群樸實的農(nóng)民工們笑開了花。
 
  “只要身體吃得消,還會跳河救人”
 
  2012年8月,楊貽文和兒子楊松從重慶巴南區(qū)跳石鎮(zhèn)啟程,和老鄉(xiāng)們來到成都打工。前晚,楊貽文特別給在老家當護工的妻子打了通電話———“今天我跳河救了個娃娃。”“救活了哇?那就好!”兩人的對話很簡單,卻讓楊貽文心里暖暖的,感到有些自豪。他說,妻子知道他會游泳,所以很支持他下河救人,其實在他10多歲時,就曾在老家堰塘里救過一個溺水同鄉(xiāng)。楊貽文說,雖然自己58歲了,但只要不是太冷,身體都吃得消,以后遇到有人落水肯定還會下去救。
 
  昨日下午,當記者采訪完畢,正告別父子倆時,一旁的楊松突然拉住記者說,希望能幫他給另一名遇難的男孩家屬帶去500元錢,當做他們父子倆的慰問。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nèi)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