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查住房空置率靠“查水表”“數(shù)黑燈”,沒有一個部門能說清全國到底空置多少房屋土地,不動產登記作為調控長效機制,能打破信息割據(jù),讓土地、住房這些基礎信息不再是一團糊涂賬
□不動產登記涉及房產、土地等權屬信息,勢必使一些群體或個人長期違規(guī)占有的不動產資源浮出水面,有助于構建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
□難點在于打破多頭管理的部門局限,整合職能;改革難度雖大,但更需要加快步伐,讓改革走出“紙面”落到“地面”
15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征求意見,3000多字的條例中,明確提出了包括土地、住房在內的不動產信息將全國實時共享,有關部門和利害關系人可查。
如何讓真實全面的信息浮出水面?
【條例規(guī)定】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jiān)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確定一個部門為本行政區(qū)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不動產登記工作。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10項不動產權利納入登記范圍。
【社會期待】從2007年物權法明確不動產登記到現(xiàn)在歷時7年,不動產登記能否加速前行?能否獲得真實信息,讓違規(guī)占有不動產信息浮出水面?
【專家說法】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wèi)國說,實施不動產登記是摸清我國經濟家底、提高經濟宏觀調控能力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確權,將激活土地、房產、林地等各種要素流動的積極性,使各種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更加活躍。
一些專家認為,不動產登記涉及房產、土地等權屬信息,勢必使得一些群體或個人長期違規(guī)占有,或違反有關政策占有的不動產資源浮出水面,有助于構建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但需要有關部門具備斬關破障的勇氣。
中國房地產數(shù)據(jù)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陳晟表示,不動產登記的難點在打破多頭管理的部門局限,整合職能。雖然改革難度很大,但更需要加快步伐,形成緊密合作的工作協(xié)調機制,讓改革走出“紙面”落到“地面”。
【記者調查】不動產登記局工作人員披露,統(tǒng)一不動產工作繁重,需要多部門統(tǒng)籌才能有序推進?,F(xiàn)在該局一方面向社會征詢,一方面還在進行部委間的協(xié)調。
山東、廣東等地基層國土部門反映,當?shù)匾呀涢_始相關工作整合,但讓國土部門整合土地、房屋、林業(yè)、草原、海洋等多部門的登記職能,“一個部門向多個部門伸手”,面臨阻力不小。有的基層國土部門也存在現(xiàn)實壓力: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不同,“有的土地登記一個科幾個人,住房登記一個處十幾個人,都歸到國土,一個科兼并一個處,被兼并的有想法有阻力。”基層部門普遍期待,當前推動不動產登記改革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指導機制,建立起通暢統(tǒng)一的工作流程。
如何兼顧隱私保護?
【條例規(guī)定】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的信息應當納入統(tǒng)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不動產登記信息保密。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查詢、復制與調查處理案件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社會期待】“房叔”“房嬸”扎堆曝光,多是依靠網民“挖地三尺”。不動產登記能否成為反腐利器、讓反腐裝備“火眼金睛”?但同時如何兼顧公民個人信息和財產隱私?
【專家說法】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反腐不是立法出發(fā)點,盡管兩者在客觀上發(fā)生關聯(lián)。參與不動產登記立法工作的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憲忠表示,不動產登記的本意是保護個人財產、不是剝奪,是市場機制的進步而不是倒退。
陳晟則表示,過去房地產是腐敗官員獲取和安置不法財產的重要渠道,現(xiàn)在條例明確既保護個人隱私,也保留辦案查詢渠道,這樣實現(xiàn)對隱私和反腐的兼顧。
【記者調查】各地“房叔”“房嬸”被曝出,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對領導干部個人事項申報不抽查、抽查不公開,也缺少對其申報內容進行抽查的手段。如果能夠對領導干部的住房等不動產情況進行監(jiān)控,可以起到很好的反腐監(jiān)督作用。
能否遏制樓市非理性需求?
【意見征詢】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與住房城鄉(xiāng)建設、農業(yè)、林業(yè)、海洋等部門審批、交易等信息應當實時互通共享。國土資源、公安、民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tǒng)計等部門應加強不動產登記信息互通共享。
【社會期待】長久以來,查空置率靠“查水表”“數(shù)黑燈”,全國空置多少房屋土地,沒有一個部門能說清楚,不動產登記作為調控的基礎性、前置性長效機制,能否打破信息割據(jù),讓土地、住房這些基礎信息不再是一團糊涂賬,推動房地產稅等相關機制,讓調控如臂指使,不再霧里看花?
【專家說法】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玨林認為,不動產登記是房地產調控的基礎性長效機制,政府在管理和制定政策方面可以有的放矢,能有效遏制樓市投機等非理性需求。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胡志剛指出,以前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手段只能靠簡單的限購和限貸,但實施不動產登記制度以后,房源信息和房屋產權信息一目了然,能更好地對市場進行預估和判斷。
【記者調查】西南財經大學一份報告稱,2013年我國城鎮(zhèn)家庭住房擁有率為87.0%,而住房整體空置率為22.4%,空置住房近5000萬套,高于美國、日本、歐盟;國際機構瑞銀估計中國城鎮(zhèn)地區(qū)自住房比例為75%到78%。但這些報告公布后引發(fā)強烈質疑,認為缺乏權威性和準確性。
基層房管部門表示,對于房產信息登記仍然有基礎數(shù)據(jù)整理和各方信息融合等大量基礎性工作,現(xiàn)在不動產登記的重點除了確立機制,還要抓緊“補課”,先做到摸清底數(shù)、統(tǒng)一數(shù)據(jù),管理部門先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才能談全國聯(lián)網。(新華社北京8月1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烏夢達、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