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財政收入步入人均“萬元”時代

財政收入步入人均“萬元”時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3-07 09:51  瀏覽次數:42
  根據正在提請審議的政府預算草案報告,2014年我國財政收入139530億元,這也意味著我國財政收入將步入人均“萬元”時代。
  財政實力不斷壯大
  根據報告,2014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長8%,財政支出153037億元,增長9.5%,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993億元,支出總量為154030億元,收支差額13500億元,比2013年增加1500億元,赤字率為2.1%。
  通常所說財政收入,是指公共財政收入,全口徑的財政收入還包括政府基金、國有資本經營、社會保障基金,這“四本賬”加在一起,我國財政收入將超過20萬億元。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國家財政實力不斷發(fā)展壯大,公共財政收入從2002年不足2萬億元,到2011年超過10萬億元,2013年更是接近13萬億元,不斷邁上新臺階。
  轉方式保民生等支出需求增大
  國際上,通常將人均財政收入作為客觀反映一個國家財政實力的指標。那么,人均財政收入“萬元”究竟意味著什么?在國際上處于怎樣的位置?
  財政部曾做過統(tǒng)計,按照國際可比口徑計算,2011年我國人均政府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8美元,而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我國人均財政收入只相當于這些國家的1/10左右。2010年,我國這一指標世界排名處于100位之后。
  這意味著,如果將公共財政收入的2/3用于保障民生,歐美發(fā)達國家花在每個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超過9000美元,而我們只有1000美元。
  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換擋轉軌的關鍵期,財政收入也將趨于平緩,轉方式、保民生等支出需求不斷增大,財政收支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在財政收入步入人均“萬元”時代,要尤其注重花好每一筆錢,讓每個人都受益。
  用最少的錢辦好最多的事
  人大代表審查預算,評判超15萬億元財政支出花得好不好,除了看錢花到了哪里,更關鍵要看花錢的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棗莊市市長張術平說,除了加強預算管理,從源頭堵住亂花錢,還應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減少“戴帽”下來的各種專項資金。
  “分好財政資金,關鍵要強化績效管理,用最少的錢辦好最多的事。”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財政廳廳長錢國玉建議,在財政資金分配中應更多引入競爭性機制,在減少財政部門自由裁量權的同時,財政資金不再“撒胡椒面”,而是多中衙、好中選優(yōu),使有限的資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效益。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